首页 自媒自媒体科技杂谈正文

田溯宁:拥抱产业互联网的黎明

 今天,伴随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的普及,实时先知与认知客户已成为产业互联网的核心所在。我相信所有产品与服务的公司都将成为"客户的运营商"这一业务模式将在2017年呈现出"曙光初照演兵场"的一番景象。

 ——产业互联网新内涵

田溯宁:拥抱产业互联网的黎明

 "产业互联网"从概念提出到被广泛认可

 从2014年1月提出产业互联网这一概念到2017年1月正好三年时间,产业互联网的内涵越来越丰富,对其认识也越来越清晰。我们首次给出的产业互联网的定义是,互联网从改变消费者个体的行为到改变各个行业、政府乃至社会的新时代,用互联网名词来说即"从小C时代到大B时代"。经过三年行业发展和市场检验,产业互联网的理念已被广泛接受和认可,并与国家提出的"互联网+"理念高度一致,这是我们非常自豪的。

 2014也是我回归亚信的日子,重新带领亚信这个软件行业的老兵开启产业互联网转型。亚信进行了大刀阔斧的变革,从原来专注于电信市场拓展到大数据、网络安全、在线服务等领域,用自身的变革践行着产业互联网的理念,致力于成为"产业互联网时代的领航者"。

 今天,我们赋予了产业互联网新的内涵,产业互联网的核心是未来所有的产品公司和服务企业都会成为"客户的运营商",实时感知与认知客户,并通过产品和服务与客户建立直接联系,这样的业务模式正在焕发全新的能量。

 云计算、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等技术与应用发展为产业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创造了变革的基础。这意味着各行各业都将在未来20年被互联网化,新技术的应用已经向旧体制发出了全新的挑战,我们见证了新技术在弥合数字化鸿沟所发挥的积极作用的同时,我们也看到科技发展对社会分化所带来的影响也是前所未有的,这也是令人堪忧的。

 挑战下的新商业形态不断涌现

 产业互联网这一概念刚刚提出时,面临着诸多挑战,经过三年的市场沉淀,有的挑战犹在,有的挑战已然化为机遇。

 第一是观念上的挑战。2014年,大家对这一概念非常陌生,不解其意。如今,产业互联网一词已成为各大媒体和咨询机构谈论的对象,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转型也如火如荼地进行中,这是值得欣慰的。但对于传统企业来说,若想真正实现企业互联网化,践行产业互联网,还需要思维模式的转变,其挑战犹存。

 第二来源于企业领导者及社会、政府等方面的各种壁垒。产业互联网的深入发展势必需要数据的融合,然而现在数据孤岛现象普遍,数据壁垒、数据隐私、数据法律法规等问题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其向更深更广的层面发展。

 第三来源于商业形态的重塑。这种重塑的特点是从提供纯粹的实体产品转变为创造适合每个消费者的关联产品和服务的组合。例如,出行应用服务Uber、房屋租赁平台Airbnb、车位分享平台JustPark等新涌现的一批企业,它们完全摒弃了创造产品的念头,直接提供服务,它们的产品就是服务。

 诸如GE这样有着124年历史的伟大的工业革命企业也给自己定了一下小目标,2020年转型成为以Predix为核心的"十大软件公司"之一。

 下一个二十年

 CES 2017上,感受最为深刻的是传感器和智能设备的快速融合发展。万物互联的生态系统正在快速形成中,软件仍为核心技术之一。CRM、BOSS、BI平台这些软件从流程中心正在走向数据中心,必须实现云化与智能化。电信运营商仍会在万物互联的时代扮演重要角色,提供关键的、无所不在的便宜的基础设施服务。

 2017很像1997,20年是一个发展周期,这一序幕刚刚开启。我们需要摒弃过去成功的光环,有不断学习与创新的能力,以及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的决心、耐心与勇气。下一个二十年有两个使命等待我们去完成:

 第一,探索软件企业未来的商业模式。

 全球软件业的发展历史,从IBM的软硬一体化阶段,到微软及Oracle所开创的许可制阶段,再到SaaS 云服务、免费、开源+微服务等多种商业模式并存的今天。新的商业模式仍在逐步的探索与形成过程中。

 第二,探索产业互联网时代公司的组织形式。

 未来产业互联网时代的组织形式如何?我们不清楚,需要我们不断去探索与试错,就像哥伦布虽然不知道新大陆是什么样,却改变了世界。

 担负起数字时代的传统企业的变革使命,为软件定义全新的世界,并做出中国人的贡献,这是未来二十年我们努力的目标,也是产业互联网全新的召唤。

 注:本稿件摘自入驻数据观自媒体—科技杂谈,转载请注明来源,微信搜索“数据观”获取更多大数据资讯。

责任编辑:陈近梅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