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正文

将数据转化成生产力,校企联手共赴“大数据盛宴”

  当下,大数据日益成为推动各领域变革的强劲力量,大数据与教育的深度融合也已成必然趋势。20日,“WE+2017智绘互联校园新生态峰会”在江苏南京举行,来自全国800多所高校的领导、业界专家与互联网、IT精英热议大数据的广阔前景,校企数据化程度不高、数据流通不畅、大数据人才匮乏等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教啥学啥问计于“数”

  “数据驱动学校、分析变革教育”,将改变现有教与学的生态,成为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运用大数据智能分析可助力破解择校‘感性化’难题。”教育大数据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负责人、华中师范大学校长杨宗凯举例说,美国教育科学院推出“高校导航”项目,汇集7000多所高校各类资源指标,进行大数据分析并对所有大学进行排序和筛选。美国加州马鞍山学院开发的教育个性化服务建议助理系统,根据学生喜好为他们推荐课程、时段和可选节次,并通过智能分析为课程设计者提供反馈,使他们能有的放矢改进教材。

  未来所有老师的教学过程、学生的学习过程都将“线上化”,学生适合什么课程,需要什么指导,都需要精细计算。“农业社会的教育形态是个性化,师父带徒弟,名师出高徒;到了工业社会,组织形式和知识传播形态的变化,促使规模化、标准化成为教育新形态。”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主任李志民分析认为,“互联网+”浪潮下的教育,可以兼容大规模、灵活性、个性化,有助于真正实现教育公平。

  数据宝藏静静沉睡

  分析数据先要整理数据,但数据化程度不高、流通不畅是校企双方共同的困惑。阿里教育事业部总经理王晓斐认为,教育行业数据庞杂,各类数据库只是“静静躺在那儿”,并没有真正转化成数据生产力。同时,很多企业重视大数据中心建设、数据驱动,但中国商业联合会数据分析专业委员会一项调查显示,我国企业的数据化程度高级水平仅为14%。

  提高产业效率,大数据是方向。农场选择蔬菜品种,取决于气象和市场,而不是“拍脑袋”决定;保险公司推销险种,要分析电话数据;电力公司也需分析用户用电数据。王晓斐介绍,在美国,上市公司市值排名靠前的公司都是以数据驱动的,比如苹果公司等;在中国,阿里巴巴、腾讯等企业正逐渐取代工商银行、中石油、中石化的龙头地位。“未来的中小型企业,一定都是线上型企业,生产、制造、销售、服务和售后等所有流程数据都沉淀在云端,为智能制造提供可能。”

  校企共破人才荒

  大数据炙手可热,但对于大数据人才的培养,目前在国内还属于探索阶段。知途教育首席执行官俞京华的一份调查显示,南京每天都有1500人的大数据相关岗位需求量,且不断增长。去年7月发布的国内首份大数据人才报告显示,目前全国的大数据人才仅46万,未来3-5年内大数据人才的缺口将高达150万。

  站在互联网“风口”,大数据直接催热大数据专业。在教育部公布的2017年高校新增专业名单中,第二批32所高校成功获批开设“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本科专业。第一批成功申请该专业的高校仅有北京大学等3所高校。这意味着,目前国内具备培养大数据人才的院校或培训单位非常少,尚处于起步阶段。

  星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杨洪山介绍,目前国内高校的培养多集中在统计学和计算机方面。而大数据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对数学、统计学、机器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等多方面知识综合掌握;同时,大数据思维属于创新思维,从数据挖掘、发现、应用到商业决策,对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有很高要求。目前该公司正与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大等合作研发课程。

  “大数据专业实践所需的数据,包括交通、金融、医疗、物流等数十个领域行业,而高校并没有相关数据,教材、课程、师资几乎都是空白。企业和高校联手培养大数据人才将是必然趋势。”俞京华说。(记者 杨频萍)

 

责任编辑:陈近梅

分享: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