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贵州贵州大数据产业动态正文

贵阳经开区打通资源共享通道 释放产业发展潜能

  

  贵阳大数据安全产业园

    日前召开的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国防科技工业重镇贵州,又一次迎来释放潜能优势进而实现追赶超越的重大战略机遇。

  多年来,贵州省把军民结合产业作为优势产业着力培育,通过搭建基地园区平台,创新体制机制等措施,军民深度融合实现了突破发展。

  作为我省国防科技工业的主要承载区域,近年来,贵阳经开区着力促进军民融合,推进军民两用技术协同创新,并利用发展大数据的优势,将军民人才、技术、数据等资源较好地汇集起来,呈现出军民融合产业集聚引领发展的良好态势。

  资源开放释放发展潜能

  经开区作为贵州省科技工业的前沿阵地,经过多年发展,已形成包括航天、航空、信息安全、军工电子、机电装备、应急装备等较为齐全的产业配套集群。

  目前,经开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军工企业共有13家,分别隶属于航天科工、中航工业、中国航发三大军工集团,并有航天电器、贵航股份2家上市企业,主要产品为地空武器系统、航空机载设备、飞机发动机关键零部件等;军转民企业共有4家,主要产品为汽车零部件、医疗装备、电子元器件、石油仪器、电梯、环锻件等;民参军企业有7家,除为军工企业开展协作配套外,还有工程机械、应急装备、物流装备、机械基础件等产品。部分企业在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部分产品已达到国际先进或国内领先水平。这些企业的聚集,使经开区形成了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的基础优势和鲜明特色。

  然而,在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内,由于历史条件和体制惯性,军工科技资源与地方经济存在“分隔、分割、分离”的现象,严重制约创新发展合力、活力的迸发。军工企业与区内民企间的信息沟通渠道也较为狭窄,技术、人才、设施等共享力度不足,导致军民两者难以互通融合。

  为此,经开区于2016年编制了《贵阳经开区“十三五”军民融合产业发展规划》,充分利用该区业已形成的产业优势,打通军民融合资源共享通道,释放军工产业与民用产业发展潜能。

  深化改革激发创新活力

  为了进一步解决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的难点和“痛点”,经开区按照“做规划、建园区、兴产业”的工作思路,以推动大数据安全、应急装备等发展为抓手,积极推进军民融合产业发展。

  为破除军地、军民长期以来的封闭,让军民在人才、数据、技术等资源方面快速聚集,2016年6月该区与航天十院联手建成全国首个大数据安全产业园,并在园区内举办了“2016贵阳大数据与网络安全攻防演练活动”,活动吸引了北京大数据研究院、国家信息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十余家科研院所,并带来包括普林科技、爱立示、亨达科技、观数科技、天融信等35家大数据安全优强企业入驻园区,更有中国科学院院士鄂维南、中国工程院院士沈昌祥等一批业界权威专家应邀加盟。

  此外,为了响应贵阳市“1+1+3+N”大数据安全产业的布局,2017年2月,经开区启动了大数据安全产业示范区和国家级大数据安全靶场建设。示范区规划占地面积5000亩,核心区1186亩,将重点布局大数据及网络安全靶场、大数据及网络安全技术创新中心和应用示范中心。其中,靶场占地225亩,建筑面积19万平方米。

  为激励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加快实现转型升级,经开区以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行动计划为指导,从智能车间、智慧管理、互联网平台等方面着手,为军民融合企业争取到1个国家级智能制造新模式应用项目(航天电器“精密电子元器件智能制造新模式应用”)、2户国家两化融合贯标试点企业(航天电器、西工集团)、3个省级智能制造示范项目(航天控制“伺服系统智能车间建设项目”、航天电器“精密电子元器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红林机械“航空发动机燃油附件装配试验数字化生产线建设项目”),并完成了全部24户规模以上军民融合企业转型升级方案的编制工作。其中,航天电器、詹阳重工、红林机械、航空电机等4家,被评选为贵阳市首批转型升级试点企业。

  为进一步夯实应急产业发展基础,经开区通过整合军民融合资源,在应急救援装备、工程机械、医疗设备等领域打造了一批骨干企业和重点产品,产业配套体系逐步完善。目前,詹阳重工、枫阳液压、永红航空、华烽电器等主机及主要配套企业2016年实现工业总产值达到39.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2%。

  此外,该区正在规划设计的中小企业军民融合产业园,将以引进民参军企业入驻为主要方向,聚焦航天、航空装备及产品,拓展船舶、兵器、核电等其他军民融合应用领域,重点针对军民融合研发创新能力提升,以此增强关键零部件及系统高端制造产业承载能力。

  深度融合促进协同发展

  经过不断探索和改革,经开区军民融合产业集聚效应不断凸显。

  军转民获得显著成效:以贵航股份公司为例,其通过对原贵航集团下属华阳、永红、红阳等军工企业进行整合,重点发展汽车零部件产品,已成为国内汽车零部件百强企业;而由航天控制研制的石油仪器等产品已遍及全国所有陆上油田和部分海上油田,并实现了对外出口,部分产品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90%以上;红林机械通过拓展民用航空转包业务,与伍德沃德、联合技术航空集团、通用电器、穆格公司、霍尼韦尔国际等世界知名企业建立广泛业务合作关系。

  民参军也得到蓬勃发展:目前,詹阳重工的军工产品已占企业产值的70%以上,海跃科技、迪宝尔科技、中航聚电等部分民营企业也已通过国军标认证及保密认证,并以过硬的产品品质,逐渐成为军工企业稳定的合作伙伴。

  目前,经开区3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均是依托军工企业建立,在全区的20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和25家市级以上工程技术中心中,军民融合企业占比分别达到了75%和36%。同时,该区还积极支持配合航天十院等军工企业建立了“军民两用技术转移”“装备制造公共检测”等科技公共服务平台,使得军民协同创新能力有所增强。

  接下来,经开区还将努力探索“互联网+”“云制造”、大数据等新型技术服务模式,推动建立军民融合网上服务平台。建立由政府引导支持,军工央企、军地院校、本省企业和行业协会参与的军民融合技术“O2O”服务模式,鼓励区内企业与国内外科研院所、大学、知名企业共建互联网在线军民融合智库,提高军民科技资源网络化共享和利用效率。

  通过努力,经开区力争到2020年,全区军民融合产业总产值达到260亿元,年平均增速18%;培育新增民参军企业10-20户,建成省内首家国家级军民融合产业示范基地。

责任编辑:陈近梅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