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数谷巡礼正文

贵州:深挖数据“钻石矿” 实体经济上“云”端

  “在过去,从获取订单到产品销售,处处都离不开人,自从公司的数字化生产线投入使用后,现在全都能在‘云’上实施。”贵阳永青仪电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韩燕琴怎么也没想到,搭乘大数据发展快车,公司仅用一年多时间就实现了全生产线智能化,不仅产品生产率较过去提升了20%以上,还为企业降低了700多万元的成本。

  成立于1966年的贵阳永青仪电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永青科技),是一家以工程机械、农用机械电气控制系统和高低压配电及自动化成套设备为主导的企业。公司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在工程机械功率控制系统技术方面位居全国前列,在工程机械仪表销售中占据全国70%以上的市场份额。

  韩燕琴告诉记者,虽然公司产品在市场中已经有了一定“江湖地位”,但面对行业持续下行的经济压力和客户不断提升的品质需求,永青科技依然选择迎难而上,不断“突围”。

  面对制造业“寒冬”,永青科技将突破口重点放在智能改造上。2017年年初,永青科技作为贵阳市白云区15家“大数据+传统产业”应用试点之一,正式开启了工程机械仪表智能制造单元项目建设,致力打造数字化生产线。

  集成是永青科技“数字化战略”的第一步。将公司之前运行多年的办公、产品、生产等各类信息化系统进行集成,搭建一个基于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的大数据分析云平台,让各系统、各业务环节流程、各种数字化设备的信息数据实现互联互通。

  “统一数据库的云平台建成后,还能实时接收产品及各环节端口的回传数据,进行智能分析和调度,并贯穿市场需求、研发设计、智能制造、产品销售、服务维护等生产全过程。”永青科技信息中心主任吴正凯告诉记者,集成后的云平台,能够自动围绕产品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信息数据的生成、变化对生产进行科学有效管控,这不仅降低了企业的经营管理成本,还能通过系统预判,实现产品品质和成本的先期管控,进而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目前,永青科技的工程机械仪表(涵盖农机仪表)、水文智能综合管理系统等自动化控制产品已经实现了全生产线的数字化、自动化和智能化,不仅让产品直通合格率比原来提升8%,外部不良品率比原来降低20%,还大大增强了企业从研发、生产、销售、物流等各方面的快速响应能力,让一个成立了50多年的“老”企业迸发出了“新”活力。

  事实上,永青科技的智能化改造只是贵州推进智能制造的一个缩影。2017年以来,贵州通过实施“千企改造”“千企引进”工程,对2230家企业进行了以信息化、数字化为重点的技术改造,帮助企业实现大数据对各环节的智能化管理控制,助推传统产业向智能制造转型升级。2017年,贵州以大数据为引领的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86.3%,成为工业经济的第三大增长点。

  为了让更多大数据技术走出实验室,运用到传统企业的转型升级中,2018年2月7日,贵州省人民政府正式印发了《贵州省实施“万企融合”大行动打好“数字经济”攻坚战方案》,全面部署贵州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方案》中明确:2018—2022年,贵州每年将建设100个融合标杆项目,实施1000个融合示范项目。到2020年,将带动5000户实体经济企业与大数据深度融合,20000户实体经济企业运用云服务开展融合,数字经济增加值占全省GDP比重达到30%;到2022年,带动10000户以上实体经济企业与大数据深度融合,数字经济增加值占全省GDP比重达到33%,引导推动各领域、各行业实体经济企业融合升级全覆盖。

  “目前,贵州一、二、三产纳入基本统计名录库的企业已经有15000多家,预计到2022年将超过2万家。”贵州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副局长娄松表示,厚植“智慧树”,深挖“钻石矿”,当更多实体企业“飞”上“云端”,贵州不可估量的数据价值正被进一步撬动,并将结出更多“接地气”的果实。(孙远桃)

责任编辑:陈近梅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