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数据观 时间:2018-05-11 20:03:56 作者:汤正
近日,2018国际区块链发展创新大会在北京举办,来自中、英两国区块链领域的权威专家、企业高管、投资人共同参与讨论,共话区块链的未来。在大会的圆桌会议环节,圆桌嘉宾重点探讨了如何推动区块链及技术的应用,发挥区块链价值,构建可信区块链社会。
以下是数据观根据嘉宾发言整理。
夏琦:会“赋能”的区块链才能让世界更美好
电子科技大学网络空间安全研究中心副主任夏琦认为,物质社会与数字社会本质上是一种的对立关系,物质社会里存在各种各样的交易行为,区块链的意义在于它会随时间的顺序把所有东西记录下来,形成了数字社会里面各种各样的区块。将物质社会的业务链形成它的数字化表达,保证了数字社会里面的区块链记录这些东西是真可信,在此基础上实现业务链化,降本提效,区块链的价值因此而凸显。
“区块链本身不是一个新的技术,它是很多技术的组合体,管控的是主体对课题的行为。区块链一旦与真实社会的行为形成一个硬的链接,区块链的能力就能得到发挥,创造巨大价值。 区块链未来的发展不能只是单纯的记账工具,记账只是一个开销,我们既然记录下这样一些账,我们能够在真实可信可靠的记账基础之上,让它再发挥价值,做数字的二次表达。”
如果区块链真正的能够让未来的世界更好,一定是为我们国家、地方、政府赋能,最重要的一个点就是需要技术专家和行业专家达成共识,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或者业务增长点。
陈峰:发展区块链必须结合实体经济
主权区块链实验室主任、贵阳信息技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陈峰长期在贵阳从事区块链领域研究,基于在区块链领域中的从业经历,他认为发展区块链技术必须要与实体经济相结合,才能够支撑产业发展,才能让区块链务于民生。
陈峰表示:“贵阳在区块链领域中的发展和探索,都是围绕怎样与实体经济结合开展的。区块链技术应用和产业发展结合起来落地,对于整个区块链技术来讲就不会失去公信力的问题。比如在金融领域,区块链可以帮助银行降低成本,在生态领域,区块链保证生态数据能够被严格的保存,对将来的政府生态管理、对于将来的追责,以及生态的修复都提供最原始准确的数据,这都会使区块链的价值体现。现在全世界忽悠区块链的很多,但是真正像贵阳这种完全围绕实体经济的发展(并不多见),我觉得贵阳做的相当不错。”
通过区块链储存的数据都具有不可篡改性,所以它具有真实、可信的一面,但是如何保证上链之前的数据源头同样是真实可信呢?这是陈峰比较担忧的问题,基于此,陈峰认为,数据上链,可以保证数据的安全可靠,区块链虽然是非常好的技术,但也带来了更多政府层面的监管问题。总之,区块链将来的路还很远,不管是技术、政策、还是制度层面都还有很多事情需要大家共同来做。
马世韬:更多关注非金融领域的应用
“发展区块链产业的总的目标是服务实体经济。IBM有不少区块链落地项目,从最初的金融领域,延伸到现在的非金融领域,我们现在更多在关注如何通过区块链技术帮助传统金融领域跟产业端的结合。”IBM中国咨询服务部区块链业务总监马世韬表示。
马世韬还提到:“不开源的区块链不能够成为区块链的核心,因为区块链的目标就是要做可信联盟,如果区块链标准不统一何谈可信联盟?因此,IBM在全球成立了企业级区块链的标准联盟,推进整个区块链技术标准化,技术联盟的开源化。运用数字化技术进一步推对产业链生态化,推进下一代数字化转型。”
邓明玉:区块链使大家成为熟悉的陌生人
“如果是生长在田间地头的猕猴桃能卖到5元一斤,如果到近一点的超市,也许能卖到15元一斤,而在深圳,质量不是那么好的也能够卖到6元一只,为什么农民花大力气种植的优质产品卖价很低,而市民吃到着他们看不见是哪里种出来产品却要花高价钱。”贵州远东诚信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邓明玉说到。“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们在贵阳做了全球范围类第一个是身份链加身份体系建设,我希望让区块链解决类似上述场景中真实的问题。”
让物理世界跟数字社会之间发生影射关系最关键的一个问题就是可信身份的影射关系,还有背后的身份管理,无论你是人还是社会,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算法、算法与算法、算法与社会之间,最核心的就是最基础的基础设施。
区块链技术真正吸引我进入到这个行业的,是因为它有三个独特的魅力,第一个是标记,第二个是信任,第三个是激励。标记相当于我的数据要有控制权;信任,区块链不是信任的创造者,而是信任传递的一个工具,信任借助区块链的网络一点点增加;最后一个问题就是激励,任何借助区块链把现实世界数字化之后,我们希望的不是垄断,我们希望的是共享,共享就一定要有合理的激励机制。
希望有一天大家不再讨论区块链技术,而是在讨论区块链技术生态体系的基础设计,如何能够让人与人,人与社会,算法与人之间和谐的相处,让我们都成为熟悉的陌生人。
(数据观 汤正)
责任编辑:陈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