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正文

约谈之后,还能再“ZAO”吗?

  在网络法律法规尚不健全的大环境下,用户资源的争夺战也显得十分野蛮。社交平台要短信验证,注册账号要提供姓名和身份证号……个人敏感信息被各种牛鬼蛇神肆意收集。

  近日一款名为ZAO的手机APP被工信部约谈,其存在的各种问题也随之浮现在公众面前。现在商业互联网公司为了抢夺、捆绑客户都无所不用其极,这一次的行为也是“常规操作”——试探监管部门、民众和社会道德的接纳底线。但其开发公司引起如此范围的抵触情绪,就小编看来是有深层原因。

  两次修改协议,说辞大包大揽表意不明

  从一开始“全球范围内完全免费、不可撤销、永久、可转授权和可再许可的权利”,到后来的“包括但不限于可以对用户内容进行全部或部分的修改与编辑(如将短视频中的人脸或者声音换成另一个人的人脸或者声音等)以及对修改前后的用户内容进行信息网络传播以及《著作权法》规定的由著作权人享有的全部著作财产权利及邻接权利”。

  这样的协议显然不可能是几个技术人员一拍脑子就能定下来了。APP隐私协议制定并非儿戏,一个开发了“陌陌”社交软件的互联网公司的法律顾问、律师团队,居然在“大家关心的核心问题”上“考虑不周”?

  并且在随后的官方微博上说明也闪烁其词,何为“大家关心的核心问题”?这种笼统的描述显然就是回避问题,无非就是霸王条款、隐私安全。这种变着法给自己开脱的行事也是让网友激愤的原因之一。

  公司娱乐化,互联网成为娱乐的附庸

  但是也在网络上听到一种声音:“这么好玩的的软件不收费已经很良心了,你们那么多要求……反正我觉得很好用,我也没什么隐私。”

  “那些觉得侵犯隐私的人都别用了,先加一个协议,觉得侵犯隐私的,直接给他强制退出。”

  有些人觉得一个普通人的隐私无足轻重,而且网络就是一个欢乐场。网络当然是一个很好的娱乐消遣的地方,但在如今信息化的时代网络也发挥了道德风向标的作用,互联网公司为了一己私利让网络过度娱乐化,最终必定会导致一系列社会问题。

  “ZAO”运用到一种名叫deepfake的技术,是一种可以通过机器学习篡改视频中人脸的AI,该技术就用到Fake(欺骗、伪造)字样命名。即便技术本身并没有错,但该技术的问世在西方也引起社会舆论的质疑、声讨甚至抵制。

  作为陌陌社交软件的开发者,北京陌陌科技有限公司当然对这技术十分了解。但在ZAO的软件描述中,重点提及它为一种老少皆宜、人畜无害的“娱乐软件”,对这种技术的负面影响避而不谈,对于可能侵犯到别人的隐私、著作权、声誉的警告一句也没有。

  因为是免费软件,其盈利模式不得而知,预想的受众群体也尚不明确。但在小编看来这种“史上最潮的新奇玩儿法”的广告词暗合了拼音“ZAO”给人的“躁、燥”等词汇的能指,充满了挑逗与暗示,开发者正是看中了这种“新奇玩法”吸引流量的能力。

  不相信开发者对于该APP的娱乐性可能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毫无察觉。这种充满暗示,忽视影响只顾泛娱乐的推广,也是令人讨厌的原因之一。

  试探网络法规,强关联数据存在巨大风险

  大家可能对于人脸信息并不怎么在意,毕竟在日常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在“露脸”。我们在电视上看到过很多刑侦办法,DNA、指纹、虹膜等等,但现实中如果我们要识别一个人,第一辨识特征就是人的脸。

  比如高铁站二代身份证检票,就是依靠人脸识别与身份证的人脸信息进行比对。而由此可以看出,人脸特征是一个人最重要,也最基本的身份证明。

  不仅如此,ZAO只能用手机号注册。在刷脸支付、移动支付高度普及的今天,个人手机号码、脸部特征与其他个人敏感信息高度关联,掌握这些数据便可以清晰揭示一个人的社会特征全貌。正因如此,该款软件存在着巨大的隐私泄露风险。

  在《GBT 35273-2017信息安全技术个人信息安全规范》中所明确解释到:个人面部识别特征、电话号码、通信记录和内容、行踪轨迹、网页浏览记录、住宿信息、精准定位信息等均是敏感信息。

  综上,陌陌公司的作为没有一个企业的担当,其过度娱乐的行为毫无社会责任心。并且对于个人隐私的安全隐患官方并没有做出具体的说明,其含糊的声明毫无诚意,并不能赢得公众的信任。(数据观记者 姚皖黔)

责任编辑:张薇

分享:
2022全数会
贵州

贵州大数据产业动态

贵州大数据企业

更多
企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