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正文

贵阳市全力打造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同济堂工作人员在生产线上忙碌。

航拍数博大道。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调结构、促升级、稳增长的重要手段。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贵阳市利用先天资源和产业基础,通过体制创新、科技创新、业态创新,大力发展以大数据、大健康、新能源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产业集聚和产业融合,逐渐撑起新的经济增长极。

  近年来,贵阳市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坚持高端化、绿色化、集约化,以大数据为引领贯彻新发展理念,集中力量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推动贵阳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积蓄了磅礴力量。

  2018年,贵阳市新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21%,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全市新兴产业已初具规模。

  大数据催生“数字经济” 引领发展模式转型升级

  贵阳作为省会城市,始终把生态文明理念贯穿建设贵阳、造福人民的全过程,在跳出能矿产业抓工业,推动传统产业生态化、特色产业规模化的同时,还瞄准新兴产业高端化,大数据就是其中之一。

  2013年被称为大数据元年。当年9月,贵阳市政府与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中关村贵阳科技园”揭牌成立,拉开了贵阳发展大数据的序幕。

  “十二五”期间,贵阳大数据产业从无到有,在全国实现“九个率先”,数据中心服务器达2.5万台,大数据及其关联产业规模总量近千亿元。之后,贵阳把发展大数据作为推动转型升级、增强创新驱动能力的战略性选择,助力实体经济、乡村振兴、民生服务、社会治理踏上现代化新征程。

  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连续五年成功举办,取得丰富的理论和科技成果,将“中国数谷”推向国际舞台。启动“数博大道”建设,进一步推进大数据产业聚集,打造“产城融合”展示窗口。

  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大数据催生了“数字经济”,释放出更多的经济红利。数据显示,2018年,贵阳市大数据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1000亿元,建成大数据产业园10个,引进大数据优强企业58个,新增规模以上大数据企业51个,大数据与实体经济融合指数达到45.3。

  如今,以大数据为核心的数字经济产业具备先行优势,正成为引领贵阳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

  大健康成就“新医药产业圈” 开辟“健康贵阳”新未来

  近年来,全国各地健康产业规模不断增长,大健康产业驶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大健康产业市场规模由2010年的1.9万亿元,上升至2017年的6.2万亿元,增长了3倍多。

  贵阳市健康产业发展同样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十三五”期间,贵阳市发布大健康医药产业发展专项规划,提出以成为“健康中国”引领示范市为总体定位,加快推进以大健康为目标的健康生产、健康制造、健康服务等大健康医药产业发展,全力打造高端健康服务集聚区、中医药产业化新高地、健康云产业孵化基地和康体养生养老首选地。

  坐拥丰厚的资源条件和产业基础,贵阳市有足够的理由和信心发展大健康医药产业。

  2015年,贵阳市已拥有规模以上医药制造企业49家,医药工业总产值占全省的63.5%;国药准字号药品1079个,占全省总数的48%;全国独家产品116个,其中民族药(苗药)品种99个,占全省总数的64%。

  2016年,贵阳市已实施大健康医药产业项目179个,完成投资83.26亿元,贵州益佰制药、贵州汉方集团、贵州同济堂、贵州神奇药业、贵州泰邦生物等一批龙头企业涌现。其中,在“互联网医疗”领域,贵阳朗玛信息打造的39健康医疗服务平台累计完成远程门诊超过300万例;39互联网医院累计服务数十万名患者,涉及24个省、20多万病例;四度蝉联“中国互联网企业100强”榜首。

  随着贵阳在大数据、人工智能、互联网、5G等创新技术方面的不断突破和深化应用,为大健康产业快速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对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健康贵阳”建设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

  目前,贵阳市已基本形成以修文医药产业园、高新区国际医药产业园、南明欧美医药产业园、贵州益佰工业园、修正药业新医药产业园等园区为支撑的“贵阳新医药产业圈”,大健康医药产业已经具备扎实的发展基础。

  新能源注入“绿色能量” 激活创新发展新动能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兴起,新能源产业进入加速发展阶段,不仅能为经济增长注入强劲动能,也有助于改善生态环境。

  近年来,贵阳抢抓新兴产业快速发展机遇,以贵州双龙宝能新能源汽车产业园、汉能贵阳移动能源产业园等产业聚集区为主要平台,大力培育新能源产业——

  2011年9月,由贵阳市政府牵线搭桥,贵州万达与奇瑞集团“联姻”,在贵阳经开区上马新能源汽车项目;

  在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4年年会期间,吉利集团与贵阳市政府达成一致,决定在贵阳投资建设一座具有全球代表性的清洁能源汽车产业基地;

  2014年,贵阳本地新能源汽车企业云马客车也借助京筑合作的契机,与福田欧辉客车有限公司进行合作,共同投入4000万元建设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成为拉动贵阳中高端制造业发展的重要引擎,推动新旧动能加快转换,为实体经济蓬勃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今年上半年,汽车制造业在全市中高端制造业增加值中占比最大,同比增长113.2%,高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04.2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汽车产量达到8254辆,同比增长109倍;其中新能源汽车净增982辆,新能源汽车类零售额3.53亿元,同比增长2.4倍。

  2018年,随着汉能集团在全国建设第一条完整的汉瓦生产线——贵州贵能移动新能源产业园汉瓦生产线首片汉瓦下线,贵阳在移动新能源领域再次迈出坚实一步。

  新能源产业优势显现,为贵阳市坚定不移走高端化绿色化集约化发展新路注入新鲜血液。

  聚焦六大新产业 打造贵阳制造品牌

  市委十届七次全会提出的实施“三大攻坚行动计划”,是贵阳市坚持高标准要求、加快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切入点和着力点。

  为加快新旧动能转换,补齐经济短板,贵阳市全力推进新产业发展行动计划,以中高端日用品制造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产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数字经济产业、医药制造产业等六大新产业为重点,实施平台提升、精准引育、创新驱动、龙头引领、招财引智等五大工程。通过三年攻坚,培育出新支柱产业和新增长点,推动产业链式发展,成为全省新产业发展的战略支撑。

  到2022年,贵阳市新产业项目累计签约将达500个以上、入库300个以上,引进培育中高端日用品制造企业150户,实现总产值1000亿元以上,占全市工业经济总量比重超过30%,“创新创造、精益求精”的贵阳制造品牌初步形成。

  目前,聚焦六大新产业的“建链”“补链”“延链”招商需求,贵阳市已着力引进带动性强的重大产业项目及其相关配套项目。2019贵洽会期间,贵阳市签约30个项目,其中新产业项目占比73%,签约金额达101.16亿元。

责任编辑:张薇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