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正文

【数博会预热系列综述二】“融”字篇——大数据深度融合为贵阳贵安高质量发展装上“加速器”

无中生有,从风生水起到落地生根,再到如今集聚成势,“十三五”以来,贵阳市作为国家大数据(贵州)综合试验区的核心区,全力加速大数据产业发展,积极探索、先行先试,用实际行动书写了一部“中国数谷”崛起的奇迹。

在谱写发展大数据抢抓创新发展机遇,奋力实现后发赶超的生动画卷上,数字融合的力量成为助力贵阳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也为贵州省实现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走出一条有别于东部,不同于西部其他省份发展新路提供了“贵阳范本”。

在贵阳,大数据对社会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治理模式等几乎所有领域都已产生且将继续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融合是新时代大数据发展的最大特征和价值所在。2021年贵阳将持续深入开展“万企融合”行动,纵深推进大数据与实体经济、乡村振兴、服务民生、社会治理深度融合发展,加快实体经济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打造200个大数据典型应用场景。

贵州兴达兴建材股份有限公司通过“砼智造——高性能混凝土大数据云平台”操作生产

大数据+实体经济:赋能产业推动创新

“今日生产939.38方,剩料0.48方,转料0.48方......”在位于贵阳市观山湖区的贵州兴达兴建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兴达兴”)内,每天都有两名工人通过“砼智造”高性能混凝土大数据云平台操控三条生产线,进料、卸料、运出,甚至运送货车的实时位置都在该平台上一目了然。

2015年,兴达兴开始规划大数据与传统建材行业的深度融合。2018年,“砼智造”云平台正式上线运行,公司3条混凝土搅拌生产线上的操作人员从15人缩减至2人,每年可节省200余万元人力成本,同时,生产效率提高10%,产品不良品率从0.8%降至0.27%,能源利用率从27.8%提升到35.5%,有效解决了过去生产方式落后、产能过剩、信息不对称等问题,使得传统混凝土产业重获新生。

“从客户下单到原材料配比,产品生产、配送、使用,都实现了在平台上全追踪、全溯源。”兴达兴行政总监刘富慧打开安装在手机上的“砼智造”APP向记者展示,客户可实时监控自己下单后的混凝土生产、运输情况。目前,“砼智造”已成为国内首个高性能混凝土大数据项目。

加快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大力实施“腾笼换鸟”,是贵阳市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发展新兴产业,推动特色产业实现新跨越的重要抓手。

“大数据+智能制造”海信智能工厂实现提质增效,传统中药企业汉方药业进入大数据自动生产时代,“老干妈”通过大数据平台实现了原材料采购和生产环节全程监控……

“十三五”期间,贵阳市深入践行“万企融合”行动,获批成为国家产融合作试点城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上云比例超过85%。全市进入省万企融合项目调度库项目899个,形成省级融合标杆项目62个、市级融合示范项目608个,带动1054户企业开展融合。

2021年,贵阳市将加快推动行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加快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应用创新推广中心、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电子行业应用服务平台项目)等国家重大工业互联网项目建设。以获批“国家信息消费示范城市”为契机,扩大和升级信息消费,积极发展大数据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大数据时代的智慧城市贵阳

大数据+社会治理:智慧城市呼之欲出

重点区域实时监控、网格警员实时定位、报警人位置自动获取……在贵阳市公安局块数据指挥中心里,大屏幕上实时滚动着遍布贵阳各个角落的天网探头情况。工作人员通过平台分析出相似率,实时跟踪犯罪嫌疑人、在逃人员等可疑人员具体位置。

近年来,贵阳市公安局坚持大数据理念和手段破解社会治理难题、引领警务改革方向,建成全国第一家“块数据指挥中心”。基本实现“点上覆盖、面上成网、外围成圈、覆盖城乡”的视频体系,视频指挥、无线移动图传、车辆抓拍、应急处置、移动终端采集、人像识别等视频技术得到广泛应用。

“前不久,一个四岁男孩在北京路附近走失,家人报警后,我们立即启动人像大数据系统,半小时不到,小男孩就被民警找到送回家。”贵阳市公安局指挥中心工作人员举例。

“十三五”期间,依托大数据,贵阳一系列社会治理项目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及示范效应,打响了贵阳治理品牌。

建成首个地方政府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和全国首个市、区两级政府一体化数据开放平台;“中国开放数林指数”评估连续4年全国领先,在全球30个重要城市开放数据指数中位列第6;政务服务“一网通办”贵阳模式实现市级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100%,100个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受到国务院通报表扬;“数智贵阳”逐渐成为民生服务移动端入口,注册用户超过100万,身份证、驾照、社保卡等证件全电子化,社保、医保、公积金等162项高频民生服务事项实现“掌上办理”;百姓拍、社会和云等一批社会治理项目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2021年,贵阳将以获批“国家信息消费示范城市”为契机,加速推动脸行贵阳、智慧停车等重点项目建设。强化政务大数据应用项目统筹管理,实现省市两级政府数据资源及应用一体化发展,支持在交通、医疗、教育、文旅、生态、水务等领域开展一批融合应用场景建设。加快实施“数智贵阳”,大力推动块数据(城市)综合服务平台、数字孪生城市基础空间数据库、智慧市场监管等重点项目建设。

市民在朱昌自留地耕读学院体验种植乐趣

大数据+乡村振兴:融出农业农村新前景

周末,观山湖区百花湖畔的朱昌自留地耕读学院里,一群“小农夫”正在体验春耕的快乐。

环境温度、土壤湿度、风速、降雨量......在“掌上自留地”公众平台上,眼前大片农作物的生长信息实时滚动、一览无余。

“我们基地主打订单式农业,种养初期客户在平台上确定订单关系,我们以安装摄像头或建立基站的方式,让客户能够全程参与、监管种植或养殖全过程,看见自己认购的产品从最初种养到送到家门口的全部过程,安心、放心消费。”贵州自留地科技有限公司CEO刘锐介绍,“掌上自留地”公众平台是一个基于大数据的订单式农业平台,旨在为特色农产品的消费者和生产者建立起对接桥梁。

2020年3月,贵州自留地科技有限公司与朱昌实业有限公司共同出资,成立了贵州晨科斯园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农旅一体、药旅一体大数据农业的发展,建设朱昌智慧农业一二三产融合示范项目。去年9月,这个大数据农业项目“掌上自留地”代表全省参加了第四届全国农村创新创业项目创意大赛全国总决赛,获得三等奖。

“今后我们将会把大数据与农业深度融合,为消费者陆续推出优选农产品、订单式农产品销售及亲子农耕研学体验课程、老年生态农业康养旅游线路、种植溯源数据的查看与分享等优质服务,让城市人的田园生活成为现实,为发展现代都市高效精致农业添砖加瓦。”对于下一步的发展,刘锐信心满满。

围绕“中国数谷”建设,推动大数据与农业农村发展深度融合,以智慧乡村助力乡村振兴,是贵阳市充分发挥作为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核心区先发优势的选择。

“十四五”期间,贵阳市将推进大数据与农业农村深度融合。抢抓“新基建”发展机遇,推进行政村通光纤建设,优化行政村5G网络向30户以上自然村延伸,提升广电云覆盖规模和功能,打通农村信息化“最后一公里”,到2025年30户以上自然村高速率移动通信网络覆盖率达100%,农村重点区域5G网络覆盖率达100%。积极打造国家数字农业农村创新中心和数字农业应用推广基地,大力发展智慧农业,推进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信息技术在农业种植、养殖、加工、物流、营销等各环节的集成应用,引进和应用新型智能农业设施装备,构建涉农资源要素数据共享机制。围绕乡村治理工程,推进数字政务向乡村拓展,探索建立乡村公共服务、社会救助、社会治安等信息共享平台。

【短评】

融出新动能融出新未来

作为国家大数据(贵州)综合试验区的核心区,贵阳贵安深耕大数据“试验田”,加快大数据与实体经济、乡村振兴、民生服务、社会治理的融合,让“四个融合”成为助力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大数据发展,融合是其最大的生命力和价值所在。

坚持大数据融合发展,既是顺应数字经济发展的时代潮流,更是贵阳贵安发展的内在要求。

2020年,贵阳市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水平指数达51.1,高出全省平均水平10个点。

数据产生价值,融合才能开创未来。

贵阳贵安立足大数据融合发展现状,开展“千企融合”服务大行动,推进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移动通讯、物联网、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集聚发展,开展融合标杆、示范项目探索,涌现了一批融合典型企业,融出了经济发展新动能。

未来贵阳市将以更加丰富的应用场景推动大数据与各行业深度融合,探索数据价值化实现路径,提升数据治理和服务能力,用数据创造智慧生活,开创美好未来。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何欣)

责任编辑:陈近梅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