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正文

数字经济下的就业新探索(2022)

  近日,由中国工业设计研究院(CIDI)、深圳市信息无障碍研究会(ARA)和埃森哲联合调研编写的《数字包容 科技普惠》2022白皮书正式发布。白皮书基于世界基准联盟所制定的“数字包容”评估模型,从获取、技能、创新和信任这四个评估维度,结合当下的政策和实践,分析和总结了国内外最新的案例与趋势。

  过去一年,通过对数字包容各领域发展的持续追踪与研究,白皮书认为,在中国,“数字包容”特别是与无障碍有关的发展已经开始进入快车道,数字包容所带来的影响已经开始渗透到社会的多个方面,包括教育、就业、培训、医疗等,从而对数字经济产生持久而深刻的影响。白皮书指出,数字包容是我国数字经济转向深化应用、规范发展、普惠共享新阶段推进不可或缺的内容,数字包容事业的蓬勃发展也将进一步提升中国数字经济在全球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数字包容的实践过程就是践行“以人为本”观念与理论的过程,数字包容的最终受益者不仅是众多企业与社会民众,同样还有公共事业与治理部门。因此,倡议政府更加重视数字包容在社会与产业政策中的重要性,鼓励企事业单位加大对数字包容的研发与实践力度,推动“以人为本,普惠共享”的经济与产业高质量发展。

数字获取

  当提及数字包容中的数字获取,通常指的是如何使数字技术广泛可用、负担得起且易于使用,这包括了设备、连接和内容等方面。可负担性是当前人们获取数字技术的第一道门槛,电信基础设施的覆盖和商业服务的费用,限制了欠发达地区和低收入群体对数字技术的使用。而企业提供的内容方向、服务质量和信息无障碍和适老化程度,则影响了获取数字技术的人群多元性,决定了包括老年人、残障人士、妇女和儿童等群体在数字社会中的比例,也进一步影响每个人的社会参与和价值实现程度。

  数字经济飞速发展,一方面,在数字经济的新形态下,用户需求和用户场景逐渐多样化。通过数字化解决方案的应用,用户需求得到了更加快速和高质的响应,例如在线平台提供多层次、多领域的技能培训,线上购物平台能够买到更多元和高性价比的产品等。另一方面,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普及,也使得一些过去难以克服的数字获取困难得到有效解决。

  进一步来看,数字技术和服务的广泛触达,也催生了一系列具有包容性的新兴数字岗位的诞生。小米、微软中国、阿里巴巴等科技公司为残障人士、低收入群体提供了多种类型的职业选择,如数据标注师、平台电商云客服等;更多组织和个人,可以便捷地在淘宝、京东、抖音等平台的云直播商城注册成为直播电商卖家……零工经济在万物皆可互联的环境下,变得更加贴近于个体生活——只需自己的技能发布在平台上,每个人就能分享闲置资源和特长,提高了劳动力供需匹配效率,为数字经济的包容性增长带来新的机遇。

  从“可用”到“好用”,是当前数字产品与服务“无障碍”的发展方向。国家过去作为一个呼吁的角色,逐渐转变为发挥参与、决策的具体作用。近年来不断通过无障碍产品测评组、无障碍开源专利委员会等形式让企业参与无障碍社会创新,逐渐从过去要求科技企业开展无障碍到关注具体成果和质量。

  科技企业也在具体的无障碍改造中,探索残障用户和老年用户的真实需求,在多次碰壁和社会舆论危机后,一些互联网企业都重视性地根据产品建立用户无障碍问题反馈渠道、无障碍问题反馈社群等,逐渐从用户真实需求出发进行改造。如果只是一味臆想着开展项目,就只能停留在“能用”而无法到达“好用”的层次——例如,一位视障人士就曾经吐槽过:“某个为视障人士语音提示时间的科技手表产品,抬手报时、语音读书等功能鸡肋且没有帮助到我,完全就是在臆想我们视障人士的具体需求——视障人士只是看不到,而不是傻子。”

  从产品角度开展无障碍,最终能够使得整个产品的使用体验提升,从单个产品到产品类别再到生活功用,逐渐覆盖用户的全部体验感受的提升——真正的消费体验经济正是建立在高质量的产品体验上。

数字技能

  当今世界,数字技能与我们每一个人的学习、就业、终身培训息息相关。根据欧盟最新的数字能力框架,数字技能应当能够支持“信息与数据素养”“数字化的沟通与协作”“数字内容创作”“安全”和“问题解决”这些目的。

  在数字化转型中,数字化人才与组织的转型是核心,决定了企业数字业务的成败。企业通过整体评估目标人才所需的通用数字技能与最新行业相关数字技能,可以制定出更加全面有针对性人才画像,并更新迭代公司人才战略与人才管理方式。

  随着我国人口结构的调整和数字经济的发展,就业市场供需不匹配,当下已同时出现了“招工难”和“就业难”的矛盾。在数字经济迅猛发展趋势下,着力提升在职、初次求职、就业困难等各类人群的数字技能,是有效缓解就业矛盾的方式之一,也是保证数字经济包容性增长的前提。数字化的浪潮依然应该以人为核心,让机器与人、技术与人协作而非竞争。

  在虚实融合、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大趋势下,在数字化治理、产业数字化的浪潮中,社会治理者、企业管理者只有具备一定数字技能,才能穿越各类热词的泡沫,看到背后技术、商业模式的本质,才能了解数字技术可以如何高效助力经济包容性发展,也才能更加高效地进行资源配置与更加全面地进行项目评估。数字技能对管理者来说,将成为新时代管理者必备的技能、差异化的竞争优势。

数字创新

  当提及数字包容中的数字创新,通常指的是企业通过创新技术和解决方案对业务增长和社会效益同步进行价值实现。如何通过有效的变革逻辑来实现提升企业业务增长价值和社会创新价值并举的数字化转型,历来是科技企业的思考方向。企业开展数字化创新,集中在四个板块:

  1.开放式创新:通过参与国际标准化组织来对企业产品的无障碍、开源、数据安全等进行承诺,支持开源项目并与高校及研究机构协作开展研究;

  2.支持技术创新生态系统:通过风险性投资来支持社会创新项目、初创企业等来支持数字化创新;

  3.践行可持续发展目标:通过具体的企业社会责任项目来践行可持续发展目标;

  4.包容性和道德研发:通过相关的合规性道德承诺对数据安全、用户隐私、研发流程透明度等进行承诺,并制定人工智能、大数据中的技术研发伦理规范。

数字信任

  当提及数字包容下的数字信任,通常指的是企业对于用户使用科技产品过程中的网络安全和个人数据隐私的保护。数字信任是基于以人为本的方式将网络安全和数字道德结合起来,致力于加强个人和组织之间的联系。在开展数字信任中,企业能够将内外数据风险降低。

  在一项埃森哲的研究报告中,82%的公司表示,如果缺乏数据安全和道德控制,可能会使他们无法参与其他公司的数字平台和生态系统。企业通过公开的网络安全承诺,重视企业的供应链、生态合作伙伴的可靠程度,最终建立更加负责任的商业环境,为用户获得更加高质量的数字服务提供安全可信任的创新基础。大多数公司根本没有能力建立或管理一个维持数字信任的生态系统。有三个障碍阻挡了他们的道路:

  第一,无法确定数据所有权的流程。第二,缺乏一致的透明度、安全性、可追溯性或数据共享的协议和标准。第三,过于关注信息技术忽视其他需要的问题。很多公司认为数字信任是一个纯粹的安全或IT问题,但数字信任也取决于道德标准和每个组织对安全使用数据的承诺。

具体内容如下

责任编辑:蔺弦弦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