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数据观综合 时间:2023-09-12 16:23:55 作者:
9月8日,Apollo出行在港交所发布公告称,相关各方已同意终止收购威马协议,因此收购事项及配售事项将不会进行。
9月10日,威马汽车官方微博发文称,经过深思熟虑,其自愿终止与Apollo出行在港交所的RTO(反向收购上市)进程。
由此,威马汽车借壳Apollo出行上市宣告失败。
威马上市梦屡次破碎
2022年12月5日,Apollo出行公告称,公司拟收购一家从事智能电动车的公司。有消息称,威马汽车计划通过借壳Apollo智慧出行集团在港股上市。彼时,威马在Apollo出行的持股比例为28.51%,威马汽车创始人兼CEO沈晖在其中担任董事会联席主席及非执行董事。
2023年1月,Apollo出行发布重大收购事项公告称,公司拟以20.23亿美元(约137亿人民币)收购威马控股有限公司。
公告显示,本次交易以换股的方式进行,Apollo出行将以每股0.55港元的价格向威马配发约288.25亿股股份。在完成此次收购后,威马汽车将持有311亿股Apollo出行股份,持股比例将从原来的23.67%增加到68.26%,成为Apollo出行的最大股东。
在Apollo出行发布威马借壳上市融资消息后的第二天,威马汽车CEO沈晖在微博上表示“活下去,像牲口一样活下去”,暗指公司处境艰难,但期盼柳暗花明。
如此一来,凭借 Apollo 出现在港股的成功上市,威马汽车也就达成了 " 借壳上市 " 的目的,之后可以从股市中融到更多资金。
回顾威马汽车的上市过程,可谓“一波三折”。
早在2020年,威马汽车就宣布将全力抢滩“科创板新能源第一股”。2021年初,上海证监局发布公告称,威马智慧出行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已具备辅导验收及科创板上市的申请条件。随后,威马汽车就进入了静默期。
之后在2022年6月,港交所官网发布文件显示,威马汽车已提交上市申请书,而这意味着威马汽车将IPO事宜转移至港股。不过,在此之后,威马汽车未能通过港股上市聆讯。
到了今年1月12日,Apollo出行发布公告称,以近20.2亿美元(约合158.5亿港元)的价格收购威马汽车子公司,并与威马汽车达成战略并购,威马汽车也有望完成“借壳”上市。按照威马汽车的计划,原本预计在今年二季度完成港股挂牌,但如今再度折戟。
开心汽车宣布并购威马
在威马汽车发布公告之后,9月11日晚间,开心汽车正式宣布已经和WM Motor Holdings Limited(简称“威马汽车”、“WM Motor”)签署了非约束性并购意向书,计划增发一定数量的新股并购其股东持有的100%股权。
公开资料显示,开心汽车成立于2015年,前身人人汽车是人人网旗下全资子公司。同年,开心汽车以汽车金融业务为突破点打入二手车行业,并于2017年正式入局二手车零售领域,专注高端二手车交易服务。2019年5月,开心汽车通过SPAC(特殊目的收购公司)方式在纳斯达克上市,成为继优信之后国内第二家上市二手车企业。
为搭上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高速发展的快车,2021年8月,开心汽车决定成立新能源汽车事业部,并快速组建新能源汽车研发、生产和营销团队。根据最初的规划,开心汽车将首先入局小微型电动汽车市场。2023年8月,开心汽车终于宣布其已完成对Morning Star的收购,后者将成为开心汽车全资子公司,开心汽车的产能及品牌矩阵得到扩充。开心汽车表示,收购事项的完成也代表着其将以小微型电动汽车为切口,正式进入新能源汽车制造领域。
在公告中,开心汽车强调,目前威马拥有两座工业4.0标准的智能制造基地,温州生产基地、黄冈生产基地。威马汽车是造车新势力中第一家、也是长期以来少有的兼具智造基地和两张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的代表性企业,并且是造车新势力中第一家实现全产业链数字化的车企。
此外,开心汽车还提到,威马汽车是一家在设计,研发(硬件和软件),供应链管理,整车和电池包制造,线上数字营销,线下销售和服务,汽车金融等全能力的新能源智能整车企业。在整车集成,三电系统,智能座舱,自动驾驶等领域有自己的核心技术。
财报显示,2022年开心汽车营收8284万美元,净亏损8470.6万美元(约合6.2亿元人民币)
三年净亏174亿
威马汽车成立于2015年,是新势力车企中首个拥有自建工厂且获得整车生产资质的企业。从2018年3月28日威马EX5首台量产车试装下线,再到2018年9月28日上市交付,威马汽车率先打破PPT造车质疑。
公开资料显示,从成立至今,威马汽车累计完成12轮融资,已公布额度的融资规模累计达到350亿元,腾讯投资、百度、红杉中国、红塔集团等数十家企业及机构参投。
尽管威马汽车的历年融资总额超过300亿,但仍债务缠身。
据威马汽车招股书,2021年末威马汽车的资产负债率已达到惊人的202.36%,远超出另外三家蔚小理的30%-55%。超高的资产负债率背后,是威马汽车当前更大的偿债压力和更高的财务成本。
从带息债务的角度来看,2021年末威马汽车将于一年内到期的有息借款达到30.3亿元,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却只有41.56亿元,相比之下,蔚来汽车虽然短期借款高达72.98亿元,但账面现金超过150亿元,腾挪空间显然更大。
招股书显示,2019年至2021年,威马汽车营收分别为17.62亿元、26.71亿元、47.42亿元,同期亏损金额分别为41.45亿元、50.84亿元和82.06亿元,三年累计亏损达174亿元;同期威马汽车的销量分别为12799辆、21937辆和44152辆。
粗略估算可知,这三年,威马汽车每卖一辆车要分别亏损32万元、23万元和19万元,而同期威马汽车的均价则为13.8万元、12.2万元和10.7万元,这意味着,威马每卖一辆车非但赚不到钱,还要再亏两辆车。
此外,威马汽车在港交所IPO招股书中明确表示,“我们的运营需要大量资金。如果未能按可接受条款获得充足融资,则可能对我们的业务及经营业绩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交付量已无从查起
从销量上看,威马汽车也在渐渐掉队。
数据显示,2019年,威马达成了16876辆的年度销量,排在造车新势力销量第二名。
2020年,蔚来汽车累计交付量达到4.37万辆,同比大涨121%;理想ONE全年总计交付3.26万辆;小鹏汽车全年交付2.7万辆,同比增长112%。威马汽车的销量增幅不及头部车企,已现颓势。
进入2021年,威马汽车一度在销量上“捂盖子”。也正是从这时开始,威马汽车的销量出现了大幅下滑,到2022年更是在销量榜单上消失了。据乘联会数据显示,2022年威马汽车累计销量仅为29450辆,同比下降33.3%。其中,威马E5销量为18763辆,威马EX5销量为4317辆,威马W6销量为6364辆,威马EX6销量仅为6辆。
2022年,在头部车企销量涨势喜人之下,威马汽车累计销量仅为2.95万辆,同比下降33.3%。同期,哪吒、理想、蔚来、小鹏、零跑五家车企的销量均超过11万辆。
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11月和12月,威马汽车销量仅分别为153辆和30辆,几乎到了停产停销的窘境,已是岌岌可危。而2023年以来,威马汽车交付量已经查不出来,而且被踢出了造车新势力各类交付量排行,实际上停产已有近一年时间了。
在造车新势力中,威马汽车显然已经掉队。彼时,针对“威马在造车新势力中掉队”的说法,沈晖回应称:“新能源赛道是一个长期的赛道,打个比喻,我们就像是踢足球,现在上半场头15分钟都没有打完,谁胜谁负还不知道。”
2023年以来,威马接连陷入裁员停薪、停工停产、门店关闭、股权冻结等风波。今年2月,威马大部分员工被停薪留职;3月,上海市青浦区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针对威马汽车发布消费警示。6月,在此前缩小工资发放范围后,威马内部已经只有总监及以上的中高层有工资。
面对各方压力,威马汽车决定发起复工复产自救。沈晖此前也回应称,威马正通过一系列降本增效措施“全力保障复工复产”。但业内普遍认为,此番遭遇IPO折戟,断粮已久的威马复工复产已基本无望。
责任编辑:张薇